中港物流:生產企業看外包物流的優劣勢
創建時間:2018-07-18 |瀏覽量:4698
在中港物流行業中不少生產企業都會權衡利弊選擇適合公司發展的物流管理模式。物流管理模式可以分成三大類:外包物流、自營物流以及外包和自營相結合的混合模式。外包物流和自營物流各有利弊,其重要性是相對的。部分生產企業會選擇專業的中港貨運公司進行外包業務,大部分生產企業物流管理模式是多樣化的,那么國內生產企業是如何看待外包物流的優劣勢呢?
一、生產企業選擇外包物流的優勢
外包物流有先進的機制,已經成為當今各個國家生產企業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我國不少生產企業的物流外包實踐也取得了成功。
企業通過業務外包可以獲得比單純利用自有資源進行自營更多的競爭優勢。
一般來說,生產企業的關鍵業務并不是物流業務,并且物流業務也不是他們的專長。將物流作為核心業務的物流企業,具有非常豐富的物流運作經驗,管理水平也非常高。而新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由于其從事多項物流項目的運作,可以整合各項物流資源,使得物流的運作成本相對較低,物流作業更加高效。生產企業將物流業務剝離出來交給他們來做,就可以集中精力開展主流業務、發揮競爭優勢,這就是所謂的"物流外包"。
外包物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原因就在于它使企業能夠獲得比原來更大的競爭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以使生產企業獲得自己本身不能提供的物流服務。
生產企業內部的物流系統有可能并不能滿足其所有的物流服務要求,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的顧客所需要的物流服務往往要求具有特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這方面的要求如由廠商內部組織來滿足往往是十分不經濟的。獲取新興科技對于保持競爭優勢或至少不落后是十分重要的,而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業恰好能提供上述的服務。 特別是對于有深港運輸需求的中小企業來說,物流外包可以突破企業資源限制。當企業的核心業務迅猛發展時,需要企業物流系統快速跟上,這時企業原來的自營物流系統往往由于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局限而滯后,而把物流外包給中港運輸公司恰好可以突破這種資源限制的瓶頸。
2.有效節省物流成本
物流外包可降低生產企業運作成本。可以使生產企業獲得自己本身不能提供的物流服務。這是因為第三方物流服務業在經營規模、經營范圍上的經濟性,使其提供的用包括勞動力要素在內的物流運作成本降低。穩定的和可見的成本也是物流外包的積極因素。穩定的成本使得規劃和預算手續更為簡便。
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可以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加速資本周轉。對于生產性企業來說,物流成本在整體生產成本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據有關統計,我國工業品流通成本占商品價格的50%---60%,零售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其總成本的20%。如果使用第三方,公司就可以減少對運輸設施、倉庫和搬運機械的建設與投資,解放倉庫和車隊方面的資金占用,變固定成本為可變成本,加速資金的周轉,并將財務風險轉移給第三方。
3.客戶服務優勢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在信息網絡和配送節點上具有資源優勢,這使得他們在提高顧客滿意度上具有獨到的優勢。中港運輸企業可以利用強大便捷的信息網絡來加大訂單的處理能力、縮短對客戶需求的反映時間、進行直接到戶的點對點的配送,實現商品的快速交付,提高顧客的滿意度。而且,第三方具有服務方面的專業能力和優勢,可以為顧客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務,加強企業的市場感召力。另外,設施先進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對物流全程監控的能力,通過其先進的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加強對在途貨物的監控,及時發現、理配送過程中出現的意外事故保證訂貨及時、安全送到目的地,這有助于保證貨主貨物的安全,同時也能盡量實現企業對顧客的安全、準點送貨的承諾。
二、生產企業選擇外包物流需擔風險
雖然企業物流外包帶來不少的競爭優勢,但也存在風險,雖然外包物流的機制是先進的,但是國內生產企業在使用這種模式時,仍然要承擔一定風險,這是由生產企業的內外環境決定的。
1.物流業面臨的制度困境
企業物流和社會物流(主要是3PL)存在嚴重脫節的現象,即物流業的發展與生產企業的物流需求有一種距離,生產企業物流的發展在社會物流中沒有找到有效的幫助和依托,而社會物流的發展也沒有在生產企業的有效需求中找到可落實的動力和指引,結果是雙方陷入被動的發展局面。目前,我國物流公司的數目不少,但是良莠不齊。許多物流公司是從原來傳統的倉儲、保管和運輸企業中發展而來的,業務水平、人員素質和經營規模都不高,基本上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3PL。其次,國內生產企業的總體物流水平參差不齊。
2、企業外包物流的風險因素
(1) 物流資產因素
產業組織理論認為:企業在退出某一行業時,會受到許多因素的阻礙,這些因素被稱為退出障礙。沉沒成本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沉沒成本,就是企業在退出某一行業時,其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不能被轉賣或只能以低價轉賣,造成的不可收回的資本損失。由于各企業都從自身角度出發經營物流活動,因此,從全社會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看,生產企業建設的物流設施存在著總量過剩、結構失調等問題,有的甚至具有極強的專用性。
(2) 市場交易成本因素
物流活動的外購屬于服務貿易,形成市場交易成本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信用風險。第三方物流是通過契約形式來規范物流供應商和企業之間關系的。物流服務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系列委托與被委托、代理與被代理的關系,是完全以信用體系為基礎的。生產企業以合同方式將物流活動委托給第三方,第三方為能及時響應顧客要求,又以合同方式匯集了眾多倉儲、運輸合作伙伴。而在我國現階段,一方面,企業普遍存在信用問題;另一方面,缺少一個良好的信用保障體系。信用危機導致送貨延遲、錯誤投遞等行為的發生以及生產企業控制物流企業的短期行為,增加了物流服務交易成本。這種成本的增加往往以兩種形式表現出來,即物流外包支出增加和企業信譽度下降。
上一條:進出口報關單位-深圳中港物流 | 下一條:中港運輸行業:智慧物流發展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