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運輸行業:智慧物流發展新趨勢
創建時間:2018-08-04 |瀏覽量:5122
中港運輸企業知悉2018中國智慧物流與供應鏈創新技術展洽會在北京舉行,有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等重要嘉賓受邀參會,分享未來智慧物流的發展趨勢。
新技術驅動的新零售,拉動新制造,對物流業帶來了巨大改變,中港物流行業要加快腳步,向新物流靠攏,建立共享、共創的平臺。
隨著消費升級與互聯網革命這兩個因素推動了新零售業態的進一步發展,新零售的發展則又推動了物流業的急劇變革,中港貨運行業也開始由標準化的大宗物流轉向個性化、快速響應市場的碎片化物流。
過去十年,中國發生這么大的變化,超越美國的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兩個核心因素,一是市場化區域空間被打穿,形成統一市場的平臺經濟,即平臺不是一個簡單的賣貨的網站,它已經構成了一個上千萬的企業共同創建的統一大市場;二是今天中國包裹經濟的規模如此之大,去年實現了400億的快遞業務量,每天大淘寶平臺產生超過7000萬個包裹。這背后有四個基礎因素,一是傳統的商業基礎設施匱乏,特別是在三四五線城市商業基礎設施不發達;二是第三次產業轉移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提供了大量產品和貨源;三是極低的物流成本,包括中國快遞員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四是城鎮化加速后形成人口聚集的規模效應,使得快遞送達形成了規模經濟。
新零售絕不只是一個零售端的問題,一定伴隨新制造,而新零售、新制造的背后一定靠新的物流進行連接。本質上,物流仍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這是智慧物流所不能丟失的重要定位。
智慧物流有以下三個發展趨勢
第一,新零售時代,快遞進入新常態,同城即時物流成為新增長點。電商的快遞包裹過去是經濟黑馬,但我們現在發現同城物流在快速崛起。從2010年到現在,快遞從以往超越50%的包裹增長速度降到2018年上半年的27.5%,同城配送2017年已經接近100億,同比增長超過300%。而到2017年四季度同城即時配單量占快遞業務量已到30%。
第二,市場自下而上開啟共同配送模式,在倉和配系統當中,之前物流企業自立門戶,今天變成大家要在一起建立共享、共創的平臺。自發的共同配送系統變成大趨勢,也意味著物流業在隨著消費端的個性化和制造端的柔性化以后,帶來的必然趨勢就是物流的社會化。而社會化所需要的必須是共享經濟,所以企業內部的物流系統必須開放出來跟更多社會上的物流企業來共享資源、共享運力,共享倉儲空間,共享配送資源。
第三個趨勢,實體零售從店面轉型到供應轉型。實體零售企業的物流和供應鏈物流進一步打穿,實體零售供應鏈與電商供應鏈進一步融合改造,實現線上線下一盤貨。原來企業把貨放到倉和供應鏈,今天的貨其實大量時間跑在路上。制造端的物流、庫存逐漸轉向批發商、零售商,最后轉向消費者家里,很多人買了許多東西放在家里,不一定有用。今天大多數中港運輸公司的的貨物不再是靜態的形式在倉庫里存放,一個分揀中心的貨一兩個小時必須出去,隨著新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倉儲庫存周期越來越短也是一個趨勢。
上一條:中港物流:生產企業看外包物流的優劣勢 | 下一條:中港貨運的港口是發展國際化走向最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