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物流給中港物流行業減負
創建時間:2018-06-13 |瀏覽量:3679
近段時間,不少中港物流企業覺得在貨物運輸方面減少了很多壓力,我想這離不開平臺、企業、政府和商家共同在綠色物流領域做出的創新以及努力。
隨著我國綠色物流發展明顯加速,綠色物流已然是城市發展必然的趨勢,國內物流企業也做了不少創新,但綠色物流是一項系統工程,還需要個企業,消費者和政府共同努力和承擔。
一、客觀約束讓物流行業“綠” 起來
綠色物流是現在發展的主流,新常態下的資源環境約束,讓物流行業不得不綠。
從經濟環境來看,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之間有很大的差距,這個缺口還在進一步增加。中國仍將是世界最大能源凈進口國,中國能源進口依存度將從2015年的16%升至2035年的21%。能源已成為制約我國發展重要的因素。我國環境承載力也已達上限,環境污染存量和增量都在延續,環境質量進一步惡化的趨勢還未得到根本扭轉。
從政治環境來看,十九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刻論述,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為“千年大計”并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從價值、理念層面對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支撐。
從技術環境來看,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三部聯合發布的《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科技裝備目錄》,引導我國環保科技和服務向專業化、多元化和市場化轉變,我國環保產品質量和性能大幅度提高,有些還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中港物流行業目前具備綠色發展的技術條件。
從社會環境來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從求溫飽到盼環保,從謀生計到要生態,老百姓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與此同時,互聯網促進了公眾環境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也使得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和開放。企業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社會責任。
二、綠色物流還需多方保障
整個產業要綠起來,要從多方面給予保障。
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運輸組織環節節能減排工程推廣和示范制度、專項資金鼓勵政策。為促進交通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交通部制定了《公路、水路交通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辦法》。 這對中港運輸行業無疑是一大好消息。
綠色物流的發展還需要相應的技術支撐。當前階段,綠色物流里面已應用的重要技術包括物流預警雷達、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大數據路由分單、行車路徑管理功能、車載尾氣排放測量系統等。只有通過技術的發展和傳播,才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讓更多的中港物流企業獲得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港物流公司只要堅持綠色未來創新,發現機遇,相信降本增效不是難事。
上一條:中港貨運公司如何培養好團隊精神 | 下一條:中港運輸公司如何建立銷售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