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物流派送合理化的判斷標準
創建時間:2017-04-17 |瀏覽量:3133
應競爭時代,不少中港物流公司在服務質量上煞費苦心。幾乎所有的中港物流公司都會提供派送服務。
合理的派送能為企業降本增效,派送合理化的判斷,目前國內外尚無一定技術經濟指標體系和判斷方法,按一般認識,以下若干標志是應當納入的。
提到派送,大家幾乎都會聯想倉庫,沒錯派送合理化的判斷標準與倉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主要通過庫存總量和庫存周轉體現:
庫存總量在一個配送系統中,從分散于各個用戶轉移給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庫存數量加上各用戶在實行配送后庫存量之和應低于實行配送前各用戶庫存量之和。
此外從各個用戶角度判斷,各用戶在實行配送前后的庫存量比較,也是判斷合理與否的標準,某個用戶上升而總量下降,也屬于一種不合理。
庫存總量是一個動態的量,上述比較應當是在一定經營量前提下。在用戶生產有發展之后,庫存總量的上升則反映了經營的發展,必須扣除這一因素,才能對總量是否下降做出正確判斷。
庫存周轉
由于配送企業的調劑作用,以低庫存保持高的供應能力,庫存周轉一般總是快于原來各企業庫存周轉。
此外,從各個用戶角度進行判斷,各用戶在實行配送前后的庫存周轉比較,也是判斷合理與否的標志。
為取得共同比較基準,以上庫存標志,都以庫存儲備資金計算,而不以實際物資數量計算。
除了庫存能反映出中港貨運公司派送是否合理外,還有資金流動、成本和效益、運力等方面也能反饋一二。需要我們多花時間去思考。
例如成本和效益。對于配送企業而言(投入確定了的情況下),則企業利潤反映配送合理化程度。
對于用戶企業而言,在保證供應水平或提高供應水平(產出一定)前提下,供應成本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成本及效益對合理化的衡量,還可以具體到儲存、運輸等具體配送環節;使判斷更為精細。
上一條:是什么決定了中港專線公司的未來? | 下一條:中港貨運人如何提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