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改善中港物流業發展
創建時間:2018-03-21 |瀏覽量:3871
在經濟新常態下,作為供需對接的“最后一棒”,物流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著雙重作用,是實現低端供需平衡向高端供需平衡有序轉變的重要力量。全面改善物流績效,推動中港物流業朝著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綠色化、全球化等方向發展,對于促進國民經濟運行效率和國家競爭力的提高、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型、擴大內需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需要實施“七大戰略”:
1,網絡化戰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完善和優化中港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組織網絡、運營網絡和信息網絡,構筑統籌國際國內、東中西、沿海和內地、城市與農村、省市縣鄉、社會化與自營的不同層級、不同功能、有效銜接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2,精細化戰略。滿足不斷分層化、分散化和細化的中港貨運市場,緊扣用戶體驗、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需求,實施物流服務精準定位、精細服務、精細管理、精益求精。
3,智能化戰略。把握新科技革命和新產業革命的重大機遇,搶占物流業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應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實現物流資源的連接和安全、高效、靈敏、實時、可控、人性的智能物流服務。
4,聯動戰略。著眼于物流業服務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內在要求,加強物流資源和供應鏈整合,提升物流服務和供應鏈管理能力,推動物流業與各次產業、地區經濟協同和互動發展,充分發揮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橋梁、助推器、總調度等作用。
5,全球化戰略。把握全球化和國際格局變化的新特點,深化國際合作,打造全球物流和供應鏈體系,主動參與國際大分工,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實現中國物流業的全球連接、全球網絡、全球服務、全球解決方案。
6,可持續戰略。著眼于生態文明、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和安全等,實現土地、能源、資源的集約和節約,減少污染、降低排放,最大程度減少中港運輸活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7,創新戰略。通過理念、制度、服務模式、商業模式、組織、流程、管理和技術等創新,推動中港物流業創造更多價值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上一條:深圳貨運香港,報關攻略大全 | 下一條:供應鏈金融成為中港運輸行業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