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新動能助力物流業
創建時間:2017-07-15 |瀏覽量:5353
從研究角度講,當前我國物流業存在多重新動能的來源。也為中港物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第一,我國物流業在追趕型增長方面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國物流業在過去40年有了較快發展,但是從結構、發展效率上仍然與發達國家的物流業具有相當差距。
人均GDP達到1-2萬美元,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邁進的過程中,物流業的高速增長和加快提升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非常重要的趨勢和挑戰。目前,我國物流業的占比是18%,與發達國家在中等收入階段的水平來講基本接近,但是與目前高收入水平的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特別是在物流內部結構上,我國存在停留以交通運輸為主的傳統結構,而更多依靠專業化服務,更加細膩細分的行業為主導的新產業結構尚未形成。
從效率提升和效率追趕方面,我國經濟發展空間更為巨大,過去40年我國經濟運行效率迅速提升,與發達國家的距離不斷縮短。例如,目前我國與美國的經濟效率的差距仍然相差將近2倍,但和2000年時相差6倍來說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而且這種效率的提升很多是來自于包括交通運輸在內的物流業。
顯然,物流業在過去的近20年里,效率已經從過去相差15倍追趕到目前的3.5倍,所以可以看到交通運輸、物流等行業的效率提升對于整個國家經濟效率提升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效率的提升與我們人力資本、人力資源的不斷提高是密切相關的。目前,我國的勞動力人口和新增勞動力受教育水平已經超過2011年和2013年,也就是說在我國整個經濟體量中有2億多人口都接受過高等教育。
在人力資源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運用高素質人力資源,不斷投入新的創新要素,包括知識、信息、大數據來提升物流業效益,提升經濟運行效率,應該說這個前景是可期的,這是物流業新動能產生最重要和最基礎的來源。
第二,我國物流業在前沿拓展新動能的形成方面具有更大的增長空間,或者說這樣的動能更加強勁。在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背景下,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高速鐵路、航空航天技術、智能交通為代表的新一代交通技術;以新能源為代表的能源技術正在改變著全球乃至我國經濟的運行格局、聯通格局,也改變著全球和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運用正催生出大量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新需求、新行業、新模式、新資本,這些都為物流中港貨運行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信息技術、高鐵技術、能源技術都在改變著全球的連通性和供應鏈的發展格局,也會使得我國在長期以追趕為核心的發展模式中實現轉變,實現與發達國家在這些領域中的一個“并跑”乃至“領跑”。
近幾年,我國的物流業因為運用了現代技術,特別是自主研發方面,包括高鐵、智能交通以及互聯網的運用,正逐漸涌現出一批在全國非常知名的明星企業乃至一些在全球的領先企業。這對于我國物流業實現創新發展具有較大影響,所以這種創新或者前沿領跑型的新動能對于我國來說更為強勁。
第三,在國內市場高度一體化和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將為物流業帶來空間重塑的新動能。特別是關于全球化,盡管當前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的思潮,但是全球化的發展格局并未停止,而且在加快向前跑。特別是全球化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趨勢,從過去的以制造業為主的全球化轉向服務業,從生產為主轉向了全球消費市場的一體化。同時,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和主要參與者。過去我國主要是被動的參與者,但現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我國正在成為全球化主要或者主動的參與者。
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全球化的發展正在進入新一輪發展階段,而且由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會更加深刻改變全球網絡、基礎設施的聯通性,特別是交通和物流行業發展的環境和條件,極大拓展了全球交通和物流發展的網絡空間,這也為我國中港物流企業加快進入全球市場、構建國內、國際兩張網絡,實現兩張網絡的融合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機遇和發展的空間。
上一條:菜鳥為一天十億包裹準備 | 下一條:香港終于實現快遞包郵入戶!天貓立功了